【正能量】陳潔靈喪偶11年親述心路歷程 毋忘夫婿臨終囑託走出鬱結幽谷
發布時間: 2021/02/24 13:29
最後更新: 2021/02/24 13:53
美國兩位精神科醫生Thomas Holmes與Richard Rahe在1967年曾進行一項大型研究後,訂定一生人43個重大的生活事件,壓力排名第一位是喪偶。
歌手陳潔靈(Elisa Chan)丈夫張耀榮2009年因肺癌撒手人寰,作為太太作為照顧者,過程中有錯愕有擔心有起有伏,但故人遠去也非煙銷灰滅無餘,這些年來,她積極把丈夫的精神及正面能量傳揚下去。
癌症總是不知不覺出現。陳潔靈的丈夫張耀榮2008年因頸部不適去求醫,先看中醫,醫師建議他接受電腦掃描,結果確診肺癌。「是癌症幾期我忘記了,但不是初期。」
聽到醫生告知丈夫患癌一刻,陳潔靈的反應是:「唔係呀嘛!」但在丈夫面前又要盡量保持冷靜,回家後關上房門,眼淚就不斷湧出來,讓情緒宣洩。「我的心情很不安,知道有一段不平坦的前路要行,前景如何、該怎樣照顧他,統統是未知數。我從未有相關經驗,但都要面對。」
平靜下細想,丈夫有這個病,陳潔靈倒不是太意外。「我老爺都有肺癌,或者有可能帶點遺傳因素,兩人同是吸煙者,也許生活習慣、工作繁忙等都有關,但不肯定。患上癌症並不由人,每一個人都有此可能性。」
肺癌轉移腦再至肝
張先生同年9月接受了手術,情況不俗,看似復元中,但醫生指他的癌腫瘤有機會轉移腦部。到年尾時,其夫的集中力變差,拿不到東西、綁不到鞋帶,有試過半夜起床後跌倒,看醫生後再進行電腦掃描,證實癌細胞已上腦。「當時要說服他要繼續接受標靶治療,丈夫很擔心癌細胞轉移腦部後,腦細胞受損會變植物人,人變得抑鬱,加上身體免疫力低,期間曾「生蛇」(帶狀疱疹)。」
完成標靶治療後,他的身體狀況大為好轉,更如過往般駕車,生活如常。陳潔靈也是一個盡心盡力的照顧者,頭3個月丈夫仍精神奕奕、行動自如時,他自己一個人看醫生都應付裕如。至腦癌時,就不能了,每次覆診都是由她駕車接送、化療時都會陪伴在側。「我要請人24小時看顧他,常跌倒有危險。我不是一個好叻的照顧者,會想想其他方法如找人替他按摩紓緩、請姑娘看顧他。」
癌症沒有停止伸出魔爪,2009年他的癌細胞轉移至肝,短時間急遽惡化,同年6月溘然而逝,由確診至過世為一年兩個月。「醫生初時都說餘下日子約為9個月。」
醫者仁心|屋邨出身患中度弱聽更明患者所需 瑪麗仁醫無懼風險為17歲少年捐骨髓
音樂過渡傷心情緒
執子之手14年,喪夫之痛陳潔靈以音樂來排解。「我覺得還好,音樂和工作是一個幾好的能量,唱歌是上佳的治療方法,能抒發情緒,把負能量發洩出來。無論是唱歌、跑步或任何一種運動,還是笑和淚,都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法,所以不要遏抑在心頭,別以為我硬啃就好,這只是把情緒一直積壓。當時我很快便投入工作中,老實說,是不容易的,要處理失去家人的傷痛,沒有指標是多久,我之後去了修讀佛學,藉以鑽研及理解生死,這都是我的處理方法。」
丈夫過世後3個月,陳潔靈與葉麗儀及Maria Cordero在紅館舉行了《3個女人1個墟》演唱會,在綵排時唱《把悲傷留給自己》及《只怕不再遇上》,她是唱到夭心夭肺淚流滿面。「真係喊到阿媽都唔認得!簡直情緒崩堤,淚水把傷心、鬱結都沖走了一些,心情也好多了。」
丈夫的遺願
陳潔靈坦言,丈夫抗病期間,抱持的看法沒太大樂觀或過分消極。「病情如賭博一樣,你不知它開甚麼。重點在於心態,他病情差時,我不會絕望;他轉好時,也不要以為可倖免。心底裏我當然希望他可痊癒,但事實知道他的肺癌並非初期,醫生告知我有一個Certain Time,心理上已做了一個準備,我要兩手做準備:一、康復後行這一條路;二、看他健康情況一直向下,也要伴他同行餘下的路。」
被疾病折騰,身心都受磨難,但也不是一面倒是負面。陳潔靈憶記丈夫在確診肺癌之初,認為自己會康復過來,到腦癌時他已存疑,也有點兒不想再醫,覺得辛苦贏了肺癌,怎麼又來了個腦癌。「他一直忙於工作,與他家人的關係並不緊密,因藉患病,彼此感情變得親厚,丈夫的世界觀也改變了,他說:癌症令他失去很多,也得的也不少。希望借自身的經驗,來幫助癌症的同路人。他對我說:如有天離開,可由我為他帶出信息,把他的精神及正面能量傳揚下去。」
【自我增值】陳潔靈樂為年青人作人生導航 好學不倦港大讀碩士圓進修夢
病人與照顧者的挑戰
正因為陪伴過丈夫抗病一段日子,陳潔靈深明病人與照顧者面對的挑戰。「患者的挑戰比較大,在生、病、死之間的旋渦打轉,我難以體會他們面對的恐懼。正如我們都曾有擔心、不知怎去面對將來的日子。」曾為照顧者她也有更深的同理心,明白病人在病榻中會有這麼多掙扎,有那麼多無理要求,因為當事人身處其中,被病魔纏繞的身心痛苦,並非外人可理解到。
誠然,她提醒照顧者照顧病人之餘也要關顧自己。「患者都會擔心身邊的人,大家身處在多方面的困境,所以要對疾病有粗略了解,不幸成為其中一員,也知道有何渠道理解治療方向。盡管每人走的路也不同,但都要心存希望、冷靜面對。因為在抗病過程中,要作出很多不同的選擇,選擇無分對錯,只是從中找個妥善和適合的一個,無論是治療方向、照顧方法和心理情緒、兩人相處,都是一個雙重的考驗。」
邁步向前往前看
她舉例,治療方面當然是交托予醫生,但在選擇前,患者與照顧者都可出現重重爭拗,用中醫、西醫或化療都可以爭論一番,彼此有共通立場和理解是重要的。「另外,很重要的是尊重病人,很多人出發點一句『我為你好』,這4個字其實好攞命,但病人是否真的覺得好呢?其實很多爭拗是不必要的,過程中的糾纏不清需要磨合,都是抗病中的套餐,需要一一承受,也是一個大學問。」
陳潔靈在丈夫過世後,身體力行積極參與病人分享會及生命教育,在分享會上遇到的照顧者,有些會捉着她的手,似遇到同道中人,她是由衷理解。「我會叫對方加油,但不會說太多,因每人的背景、經歷、選擇和需要各不同,最後抉擇也是各有因由。」她說有些照顧者和患者因病情而悲傷不已、也有勇敢面對的病人、臉上看不到半點患病的痕迹,她除了送上鼓勵外,也會以自身經歷告訴對方:前路會是不平坦的路,心裏充滿鬥爭也會有起落。
枕邊人離開了11年,陳潔靈指沒有刻意去想他是否長存在心,也不會天天記着丈夫是因癌而離去。「他走了已成事實,我要往前看,過往的事情是一種體驗,我出來與人分享有關肺癌照顧者或生死教育,並非我仍在悲痛,只是我與他同行最後階段的日子作出個人分享,不代表其他人也需行相同步伐,過程中大家都在學習。如果現在要我照顧同一個病人,也許會是另一方法。」刻下她已忘記悲傷,依舊努力學習、繼續唱歌,心胸開闊好好生活,像她唱過的兩首歌:也許世事如此,讓昨天歸於昨天。
【最強媽媽】長女患腦癇症曾錯誤處理 鍾麗淇分享急救法盼大眾了解罕見病
關於「呼吸希望」計劃
「呼吸希望」是一項肺癌關注計劃,獲阿斯利康與香港肺癌學會(HKLCSG)聯合支持,由2017年成立,目的旨在為肺癌患者提供支援,鼓勵他們積極對抗疾病,為他們送上祝福,重燃呼吸希望。計劃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公眾及肺癌患者活動,以支持肺癌患者及照顧者,並提高公眾對肺癌的了解和關注。
陳潔靈最近為「呼吸希望集氣同遊」濾鏡挑戰活動拍攝了一輯短片,在疫情下為肺癌患者及照顧者打氣,並鼓勵大眾參與活動藉此籌款。短片將在3月播放,可留意以下「呼吸希望」教育網站。
記者:周美好
同場加映: